從大部分的管理訴求來說,電動物流設備企業追求的是投入產出,也就是追求電動物流設備運用和運營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研究,我們就不難理解電動物流設備管理從"事后維修"發展到"預防維修"階段的原動力。因為必須要處理好電動物流設備突發故障對制造規劃的干擾和產品質量的負面影響,才有可能來討論效率的問題。所以說,怎樣有效"預防"突出故障的出現,就成為所有電動物流設備管理者首先應該去思考和處理好的問題。
預防性維修模式的落實機制,包含較強制性的預防維修規劃執行,和以點檢為基礎的預防維修制。兩者的結合,就是目前許多電動物流設備企業耳熟能詳的"點檢定修制"。雖然"點檢定修制"被許多電動物流設備企業所清楚,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仍在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包含預防性維修規劃受制造安排影響而沒有辦法有效執行問題;預防性維修規劃的時間周期和檢修內容怎樣更合理的問題;點檢人員的責任心、觀念和能力對電動物流設備劣化把握的有效性問題;點檢標準的因素齊備性和點檢項目的識別和衡量問題;通用的定時維修對復雜電動物流設備故障沒有辦法有效防范問題等等。
正是為了處理好這些問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家就嘗試持續引入新的故障狀況識別技術和檢查措施,來有效掌控電動物流設備劣化趨勢和規律性。當然盡管早期一樣因為受技術所限,對電動物流設備劣化趨勢的掌控未必完全有效,但都逐步將基于時間的預防維修導向基于狀態的預知維修,都在持續豐富和完善著怎樣做到有效預防和預知故障的技術措施。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電動物流設備都需要預防性維修呢?大家總是在實踐中持續深化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在電動物流設備管理者通過持續增加維修投資來實現"預防性維修"的同時,也漸漸開始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電動物流設備都需要進行"預防性維修"。而且對于很多類型的制造型產品企業來說,居高不下的維修費用和零備件資金占用,常常推高了制造成本而使產品喪失競爭力,所以電動物流設備企業管理層要求管理者怎樣降低維修費用就成為十分理所當然的事項,而且這種要求常常是在保障電動物流設備效率不降低的前期下提出的,這也成為衡量與評價電動物流設備企業產品管理核心價值的另一個重要方面。